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近日在北京同法国外长巴罗举行会谈。王毅指出,今年是中法关系新甲子“开局之年”。中方愿同法方一道,发挥历史主动精神,以元首共识为引领,规划好双边重要议程,加强各领域各层级对话,超越分歧、深化合作,为新甲子开个好头。武汉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副主任、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刁莉在接受俄罗斯卫星通讯社采访时谈到,目前中法双方在积极开展双边多边贸易和投资领域的合作,中法务实合作已经收获累累硕果。
去年中法双方共同庆祝建交60周年。王毅在与法国外长巴罗会谈后共见记者答问时表示,1964年中法建交在国际关系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在当时冷战大背景下,中法这一决定充分体现出大国的战略眼光和历史主动。习近平主席将中法建交精神精辟概括为“独立自主、相互理解、高瞻远瞩、互利共赢”。
刁莉介绍目前的中法关系说:“目前中国与法国是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法国是中国在欧盟内的第三大贸易伙伴,同时中国也是法国在亚洲的第一大贸易伙伴。近年来,中法双方各有关部门依托战略对话、高级别经济财金对话和高级别人文交流三大机制,将两国元首达成的重要共识落实落地,不断充实中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内涵。”
刁莉指出:“去年2024年,双方围绕两国关系及乌克兰危机、巴以冲突、气候变化等国际热点问题和多边议题密切沟通,政治互信不断巩固。双方同意进一步深化务实合作,巩固中法经贸关系的良好发展态势。双方还一致认为应以中法建交60周年和中法文化旅游年为契机,推动两国人文交流释放更大活力。在三大机制推动下,两国经贸合作已拓展至多层次、多领域、多维度。合作中许多重要领域是法国擅长的领域。从航空航天、民用核工业到可再生能源,两国在教育、学术研究、制药、生物技术和农业等领域的联合研发取得了重大进展。”
专家表示,实质性合作最终还是体现在双方的投资与合作上。
她说:“法国是中国重要的外资来源国之一,尤其在汽车制造、化妆品、农食品和氢能等领域有显著的投资合作。近几年由于中国经济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更多实质合作的领域发生了一些变化,某些合作的领域从买方变成了卖方,例如在能源民用核电领域,法国与中国签署了实质性的合作。法国是第一个同中国开展民用核能项目合作的西方国家,中法核能合作已从‘硬核’的技术合作向着更具前瞻性的‘软科研’领域拓展。”
“法国电力集团可再生能源公司亚太区副总裁帕特里克·沙里尼翁说,中国低碳能源装机容量世界领先,而且‘中国一直支持我们开展能源投资项目,中国出色的供应链完全可以满足我们所有的设备需求’。”她补充说。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3月27日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月底,中国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规模首次达到20亿千瓦。“十四五”以来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实现翻番,累计增长了103.1%。
刁莉还分析说,近年来两国实质性的合作主要还体现在绿色发展和能源合作,以及航空产业、文化交流、旅游、教育等领域。
她表示:“绿色发展:在法国北部工业中心敦刻尔克建设的‘电池谷’项目中,中国建筑所属中建地中海公司与美国BETOM合作,提供全面的工程咨询服务。中材建设在西欧发达国家境内批准的可替代燃料项目,显著提高了水泥生产的环保性能;能源合作:双方共同建设了采用欧洲先进压水堆(EPR)第三代核电技术的广东台山核电站,这是全球EPR首堆;今年初,中核集团与ITER组织签署真空室模块组装合同,这是中国首次承担此类核心设备的安装任务;航空产业:空客在天津设立了第二条总装线,中国航发与法国赛峰集团合作,共同研发和生产涡轴-16发动机,这一合作将推动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文化交流与合作:到2024年中法建交60周年期间,双方在文化、旅游、教育等多个领域加深了合作,例如中智签证法国受理中心的设立,为中法人员往来提供了便利。”
在法国带头支持对华电动汽车加征关税的背景下,中法“电池谷”合作值得一提。据中国储能网报道,在法国北部上法兰西大区正在建设中的“电池谷”,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参与备受关注。接受采访的法国车企高管、地方招商机构、相关学者表示,中国企业在电动汽车领域取得了真正的领先地位,法国业界期待与之合作,从中获益。
法国“电池谷”北起敦刻尔克,南至杜埃,全长约100公里。在“电池谷”中部的吕茨,中国敏实集团与法国雷诺集团于2023年联合投资的两条电池盒生产线已启动生产。雷诺吕茨厂区经理让—吕克·布瓦告诉记者,生产线不到三个月就安装完毕,合资公司正在加紧为雷诺新款电动车生产电池盒。
法国北部投资促进局首席执行官扬·皮托莱表示:“中国企业在电池技术和电动汽车领域取得了真正的领先地位,具备竞争优势,因此我们真心希望与中国企业建立伙伴关系,从其拥有的先进技术中获益。”
刁莉教授还指出,中法第三方市场合作也在不断深化。
第三方市场合作是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中国提出的国际经贸合作新模式。企业根据项目特点和需要,以市场为导向,联合他国企业共同在第三方市场为项目落地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实现优势互补,促进项目更高效顺畅地运作。主要表现为中国与发达国家合作开发发展中国家市场,将中国的优势产能、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需求有效对接,协同发挥各自企业优势,共同推动第三国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水平提升和民生改善的务实举措。法国是最早与中国建立第三方市场政府间合作机制的国家。2015年6月份,中法两国发表《中法关于第三方市场合作的联合声明》,正式开启第三方市场合作新模式探索。
刁莉举例说:“法国企业参股的车企斯特兰蒂斯集团2023年10月出资15亿欧元收购中国零跑科技20%股份,中法新建的合资公司已在意大利和波兰等地投产纯电动车。在中部非洲国家刚果(布),中法刚三方优势互补,携手运营刚果(布)国家一号公路特许经营项目,显著带动当地就业、改善民生福祉。”
中国时任驻法国大使、现任中国政府欧洲事务特别代表卢沙野去年曾指出,丰硕的务实合作成果让中法有底气、也有责任旗帜鲜明地反对“脱钩断链”“零和博弈”,共同推动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王毅谈中法外长共识时也表示,双方都认为,中法关系秉承独立自主的民族精神,追求和平发展的大国责任。面对国际格局的深刻演变,双方作为全面战略伙伴,应当发挥历史自觉,坚持以多边主义反对单边主义,以对话协作反对阵营对抗,以互利共赢反对脱钩断链,让中法关系在新甲子展现新作为。
来源: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发布时间:2025年3月31日 16点45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