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第1周国际新闻周报
2025-08-05

1、美国与欧盟达成贸易协议   来源:央视新闻

当地时间27日,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美国已与欧盟达成贸易协议,对欧盟输美商品征收15%的关税。

特朗普表示,欧盟将比此前增加对美国投资6000亿美元,欧盟将购买美国军事装备,并将购买价值7500亿美元的美国能源产品。特朗普表示,有关钢铁和铝的关税将保持现状,能源是这份协议的关键部分,协议将有利于汽车行业,对农业也将产生重大影响,美国将在芯片领域投入大量精力,英国首相对这份协议感到高兴。

冯德莱恩:15%税率 是欧委会能够达成的最佳结果

当地时间27日,在与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欧盟美国达成重大新贸易协议后,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对外解释其在对美贸易谈判中的部分决定。

冯德莱恩称,欧盟目前仍然过度依赖俄罗斯液化天然气,因此,从美国进口更多价格可承受的液化天然气是非常受欢迎的。

在关税安排方面,冯德莱恩确认,协议中对汽车行业的关税统一定为15%。她表示,在当前形势下,15%的关税水平是欧委会能够达成的最佳结果。

此外,她还证实,欧盟与美国在医药行业也达成一致,将实施15%的统一关税税率。冯恩莱恩承认,欧盟与美国尚未就烈酒领域做出决定,当天签署的贸易协定框架的细节将在未来几周内公布。

欧洲议会高官:美欧贸易协议 严重失衡并损害欧洲利益

当地时间27日,在美欧双方宣布达成新的贸易协议后,欧洲议会国际贸易委员会主席贝恩德·朗格对该协议表示强烈不满,直言其既不令人满意,也不符合欧洲的根本利益。

朗格指出,这是一项带有偏见的协议。他认为,尽管15%的统一税率在某种程度上带来贸易关系的可预期性和法律上的安全保障,但整体而言,这一协议远未达成平衡,甚至可能对欧洲造成长期伤害。朗格表示,欧委会对美国做出额外的6000亿美元投资承诺,以及大规模采购美国军事技术,不利于欧洲本土就业和产业发展。

朗格进一步批评说,该协议不仅削弱欧盟的经济实力,也与特朗普政府以关税“勒索”日本等国的做法如出一辙。

朗格强调,该协议不是互利共赢的贸易合作,而是单方面让步。他还指出,美国财政部长当天宣布,新增关税已为美方带来270亿美元的财政收入。朗格说,美国的真正意图是借助关税创收,此次谈判结果难称是欧盟利益的胜利,更不是一项值得称道的外交成就。(2025-7-28 08:12)


2、【环球财经】阿根廷政府宣布下调农产品出口预扣税率  来源:新华财经

阿根廷总统米莱26日宣布永久下调农产品出口预扣税率,其中牛肉和家禽肉的出口预扣税率从6.75%降至5%。

7月26日,米莱在阿根廷第137届国际畜牧、农业和工业展览会(La 137ª Exposición de Ganadería, Agricultura e Industria Internacional)开幕式上宣布,将永久下调牛肉、家禽肉、玉米、高粱、葵花籽、大豆及其副产品六类农产品的出口预扣税率。其中,牛肉与家禽肉的出口预扣税率从6.75%下调至5%,玉米和高粱从12%下调至9.5%,葵花籽从7.5%下调至5.5%,大豆从33%下调至26%,大豆副产品则从31%降至24.5%。

米莱表示,农业是阿根廷经济中最具生产力的产业,但过去20年来背负了沉重税负,这一政策旨在提振农业部门,激励生产增长。

目前,难以准确评估下调农产品出口预扣税率对国家财政收入和农业产出的具体影响。一些经济学者认为,取消出口预扣税率所造成的财政空缺将通过其他税收增加得以弥补,整体农业产值有望因减税而上升。

“随着农产品产量上升,增值税和所得税的征收也将增加,而这些税款将返还给各省。”供职于阿根廷农业发展基金会(Fundación Agropecuaria para el Desarrollo de la Argentina FADA)的经济学家安东内拉·塞马代尼(Antonella Semadeni)说。

当地媒体指出,该政策标志着米莱政府在逐步取消出口税方面迈出了新的一步。(2025-7-28)


3、20多年来首次!西班牙加区主席访华,呼吁加区企业将目光转向中国 来源:环球时报

“面对美国加征关税带来的困扰,中国成为新机遇。”据西班牙《国家报》28日报道,西班牙工社党加泰罗尼亚自治区书记、加区政府主席伊利亚当天在北京进行访问。其间,伊利亚呼吁在美国对欧盟产品加征关税的情况下,及时把握中国的下一轮商机,“我们需要实现多元化并开拓新市场,在目前的情况下,也就是中国市场”。

据报道,伊利亚28日与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主席任鸿斌举行会谈。报道称,除化妆品和部分农产品外,美国对欧洲产品加征关税对加区企业的直接影响较小,但该地区将受到欧洲市场波动的间接影响。因此,伊利亚呼吁加区企业将目光转向中国,把握中国市场的潜力。他表示,中国市场虽有“独特之处”,但“已有加泰罗尼亚企业成功打入中国市场,了解了中国文化特质”。在谈及西班牙加区企业寻求开拓中国市场时,伊利亚表示,“政府将全力支持这些企业”。

据埃菲社报道,伊利亚此次对华正式访问于7月25日开始,将持续至8月1日,其间他计划到访北京、合肥、芜湖和上海,旨在加强加泰罗尼亚与中国在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的关系。《国家报》称,此次访问是20多年来加泰罗尼亚自治区政府主席首次对华正式访问。西班牙《新闻报》28日称,伊利亚已在北京与科技巨头华为、电动摩托车龙头企业绿源的高管会面,此后他还将在芜湖、合肥以及上海与多家中企高管举行会谈。

西班牙《经济学家报》报道称,伊利亚27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对其访华行程作出积极评价,称“不关注中国的发展,就无法理解当今世界”,并补充说必须“亲身体验”中国。伊利亚提及26日达成的多项合作协议,例如在北京外国语大学恢复加泰罗尼亚语教学。伊利亚日前还表示,加区政府将很快在中国设立代表处,“巩固加泰罗尼亚与亚洲,尤其是与中国的关系”。目前,加泰罗尼亚贸易投资局在北京、上海和香港设有3个办事处,同时在中国设有加区旅游局的代表机构。

埃菲社称,中国是加泰罗尼亚在亚洲的首要出口目的地,也是近年来对加泰罗尼亚投资最多的国家之一。据加泰罗尼亚自治区政府的数据,目前有超过280家加泰罗尼亚企业在中国市场开展业务,同时有超过200家中企在加泰罗尼亚地区运营。据《国家报》报道,去年,加泰罗尼亚对中国的年出口额约为18亿欧元,较十年前增长74%,主要产品为猪肉、塑料组件和机械;从中国的年进口额约为150亿欧元。(2025-7-29 06:39)


4、运价7连跌!波斯湾12.8%、南美7.8%、美东6.5%!  来源:搜航网

近期,虽然美国对各国的对等关税政策陆续落地,但海运运价仍然持续走低,已连续七周下跌。

最新一期的上海集装箱出口运价指数(SCFI)下跌54.31点,至1592.59点,周跌幅达3.3%。其中,欧洲线运价微涨,美东线跌幅较大,地中海和美西持续下跌。

7月25日,上海港出口至欧洲基本港市场运价(海运及海运附加费)为2090美元/TEU,较上期上涨0.5%。

在地中海航线,供需基本面略显疲软,即期市场订舱价格小幅下跌。7月25日,上海港出口至地中海基本港市场运价为2418美元/TEU,较上期下跌4.4%。

北美航线方面,中美计划近期将在瑞典举行经贸会谈,外界期待双方达成进一步共识。北美运价继续下滑。7月25日,上海港出口至美西和美东基本港市场运价分别为2067美元/FEU和3378美元/FEU,分别较上期下跌3.5%、6.5%。

波斯湾航线的市场运价也继续下行。上海港出口至波斯湾基本港市场运价为1152美元/TEU,较上期下跌12.8%。

在澳新航线,市场订舱价格则继续上涨。上海港出口至澳新基本港市场运价为1071美元/TEU,较上期上涨2.8%。

南美航线运价也迎来了持续下跌,上海港出口至南美基本港市场运价为5188美元/TEU,较上期下跌7.8%。

日本航线的运输市场总体稳定,市场运价小幅上涨。7月25日,中国出口至日本航线运价指数为954.91点。(2025-7-28 17:39)


5、中美经贸会谈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  来源: 央视新闻

当地时间7月28日至29日,中美经贸中方牵头人、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与美方牵头人、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及贸易代表格里尔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中美经贸会谈。双方就中美经贸关系、宏观经济政策等双方共同关心的经贸议题开展了坦诚、深入、富有建设性的交流,回顾并肯定了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共识和伦敦框架落实情况。根据会谈共识,双方将继续推动已暂停的美方对等关税24%部分以及中方反制措施如期展期90天。

何立峰表示,中美双方经贸团队要以两国元首6月5日通话重要共识为指引,秉持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原则,尊重各自关切,进一步巩固共识,加深互信。中方对中美经贸关系的立场是一贯的,中美经贸关系的本质是互利共赢,双方在经贸领域拥有广泛共同利益和广阔合作空间,中美合则两利、斗则俱伤。稳定、健康、可持续的中美经贸关系不仅有利于实现各自的发展目标,也有利于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与稳定。下一步,双方应继续按照两国元首通话重要共识,充分发挥好中美经贸磋商机制作用,不断增进共识、减少误解、加强合作,进一步深化对话磋商,不断争取更多双赢结果。

美方表示,稳定的美中经贸关系对两国乃至全球经济具有重要意义,愿与中方一道,继续通过美中经贸磋商机制协商解决经贸领域分歧,推动取得更多磋商成果,进一步稳定美中经贸关系。(2025-7-30 07:10)


6、美联储第五次维持利率不变  来源:联合早报

美国联邦储备局周三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维持在4.25%至4.50%之间不变。

自今年1月份议息会议以来,美联储连续维持利率不变。这一立场遭到美国总统特朗普以及部分政府高级官员和国会议员的批评。特朗普不断施压鲍威尔降息,并多次威胁解雇鲍威尔,引发外界对美联储货币政策独立性的担忧。

这是美联储连续第五次决定维持利率不变,符合市场预期。

美联储星期三(7月30日)公开市场委员会12名具有投票权的成员中,九人投票支持维持利率不变。美联储负责监管事务的副主席鲍曼和美联储理事沃勒则投票支持降息25个基点。

鲍威尔指出,虽然更高关税税率对一些商品价格的影响已经开始逐步显现,但其对经济活动和通胀的整体影响仍有待观察。

这是30多年来首次出现两名美联储理事同时在有关利率决策的投票中表达不同意见的情况。

公告还说,经济前景不确定性依然处于高位,美联储致力于实现充分就业并让通胀回落至2%的目标。

美联储发布公告说,尽管净出口波动继续影响数据,但近期指标显示上半年经济活动放缓,失业率依然维持在低位,就业市场条件依然稳固,通胀仍处于较高水平。(2025-7-31)


7、加息终止,降息无期!巴西央行准备面临“美关税冲击”考验   来源:中巴商业资讯网

巴西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Copom)从7月29日起举行今年第五次会议,在7月30日的第二天会议中,委员会成员一致决定维持巴西目前的基准利率水平15%。尽管市场几乎一致认为此次会议就巴西基准利率水平的决议几乎已毫无悬念,但对于美国总统特朗普对巴西实施高额关税这一“关税冲击”在长期内对巴西货币当局政策运作可能产生的影响,市场此前仍在基准利率水平的未来走向上存在分歧。

巴西市场此前普遍预计,本次央行货币政策会议将维持当前的巴西基准利率(Selic)不变。摩根大通(JP Morgan)分析师表示,任何不是维持基准利率水平现状的决定“都将是意外”,并强调预计中央银行将在本次会议上兑现此前关于“停止加息周期”的政策信号。

在上次央行货币政策会议中,委员会成员曾表示,为将巴西通胀率控制在未来达到3%的中心目标水平,有必要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维持“紧缩的货币政策”。

若市场预期成真,巴西货币当局将在2026年3月18日,即明年的年度第二次货币政策会议时才会重启降息进程,届时预计基准利率或将下调至14.5%的水平。这一预测来自于7月28日公布的最新央行《焦点公告》(Boletim Focus)。

对巴西央行有利的是,自上次会议以来,经济数据整体上“对通胀增幅减缓前景较为有利”,这是XP投资公司在一份报告中做出的评估。

该公司经济学家列举了多项利好因素,例如:巴西官方通胀指数—广义消费者物价指数(IPCA)增速符合或低于预期。不过该经济学家也指出,“美国对巴西加征高额关税所造成的影响也应被货币委员会密切监控”。报告称:“高额关税冲击的直接影响趋向于抑制巴西国内的通胀(因国外需求减少和国内供给量增加)。但与此同时,雷亚尔也可能因此出现贬值,另外,如巴西政府决定对美国采取反击措施、对美国进口商品加征关税,则将会为巴西国内市场带来通胀压力。”

央行内部人士承认,美国关税措施对巴西出口企业构成的损失,可能会令巴西GDP增长出现小幅放缓,但尚不足以造成巴西经济的结构性扭曲。真正令人担忧的是两国贸易冲突局势升级的可能性。

Nomad投资公司的首席策略师保拉·佐格比(Paula Zogbi)认为:“如果巴西选择对美国采取报复性措施,对进口的美国商品和服务加征更高的关税,这将会是一个潜在的通胀推动因素,可能迫使央行采取更为强硬的立场,即进一步推迟基准利率的降息进程。”(2025-7-31 06:42)


8、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上调中国经济预期   来源:经济日报

日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更新内容,将2025年中国经济增速从4月预测的4%大幅上调至4.8%,上调幅度高达0.8%,这一调整主要基于上半年中国经济的强劲表现。对2026年的经济增速预测值也上调了0.2个百分点,至4.2%。

中国经济发展韧性突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本次报告主题为“持续不确定性下的脆弱韧性”。在外部环境充满不确定性,世界经济复苏脆弱的大环境下,中国经济增速预期得到大幅上调,反映出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近年来,中国通过优化政策环境和结构性改革,有效应对了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的冲击。除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外,德意志银行等国际投行也上调了对中国经济的增长预期,认为中国经济的长期竞争力将支撑其持续增长,中国经济的韧性正在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国际认可。

报告提出,对于中国经济增速预期的上调,主要受到内需、出口、创新三方面拉动。内需方面,中国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多项政策举措提振消费扩大内需,对经济复苏的支持效果明显,内需回暖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之一。今年上半年,内需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8.8%,其中最终消费支出的贡献率为52%,表明内需已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动力。

出口方面,尽管中美经贸分歧等外部因素对出口造成一定压力,但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出口贸易展现出强大韧性。2024年,中国货物贸易规模再创新高,出口的稳定表现为中国经济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也为全球贸易稳定提供了重要保障。

创新方面,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正在改变全球贸易和资本流动模式,中国在这一领域的投入和进步可能成为未来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科技创新为中国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技术创新通过促进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发展,显著增强了中国经济的内生动力,仅在2025年5月,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对工业生产贡献率达到54.3%。这种结构性优化使经济在面对外部冲击时更具弹性,减少了传统产业波动对整体经济的负面冲击。

中国对世界发展贡献大。报告提出,中国经济的强劲增长为全球经济注入了重要动力。尽管全球经济增长面临不确定性,但中国经济稳定增长为全球经济提供了坚实支撑。2025年上半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3%,高于国际预期,这一表现被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评价为“强于预期的经济活动”。其中,中国经济通过贸易等渠道对全球经济产生积极影响。尽管面临外部压力,但中国作为全球贸易大国,进出口总额超过6万亿美元,“中国制造”商品畅销多个国家,为全球贸易提供了重要支撑。

中国以新质生产力引领高质量发展,为全球经济贡献了创新动能。中国通过推动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提供了保障。国际人士普遍认为,中国的高质量发展将为世界经济注入更多动力和确定性

中国经济的强劲表现提振了国际社会的信心。多家国际金融机构如摩根士丹利、高盛集团等,因中国二季度经济数据好于预期,纷纷上调了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测。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的稳健表现为全球应对不确定性提供了重要支持。中国通过扩大内需、优化结构等措施,为全球经济复苏提供了示范。

中国经济发展对全球经济的贡献不仅仅体现在经济增长的数据和贸易规模上,更在于中国通过高质量发展、创新驱动和对外开放,为全球经济提供了稳定性和确定性。国际社会普遍认可中国作为全球经济稳定器和增长引擎的角色。(2025-08-03 19:19)


动物疫情

1、 美国发生1起家禽和1起野禽H5N1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

7月21、22日,美国通报宾夕法尼亚州等2地发生1起家禽和1起野禽H5N1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1128只家禽感染死亡,2.8万只被扑杀,1只野禽感染死亡。

2、 巴西发生2起野禽H5N1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 

7月22日,巴西通报圣保罗州等2地发生2起野禽H5N1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100只散养家禽感染,90只死亡,200只被扑杀。 


1、英国发生2起3型蓝舌病疫情 

7月25日,英国通报英格兰发生2起3型蓝舌病疫情,2头牛感染。 


版权所有: 昊宇(天津)物流科技有限公司
400-631-8866 京ICP备 140022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