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给予非洲建交国100%税目产品完全免税待遇,非洲53国加入中国零关税“朋友圈”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南非葡萄酒,尼日利亚可可豆,阿尔及利亚橄榄油……这些来自非洲的商品,正以更低的成本跨越重洋,走近中国消费者。
2024年12月1日起,中国给予包括33个非洲国家在内的所有同中国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100%税目产品零关税待遇。近日,中方宣布将零关税扩围至53个非洲建交国。业内人士认为,这一举措,将推动中非合作向更深层次产业合作迈进,共创更高的附加值。
覆盖国家范围更广
——通过商签共同发展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落实对53个非洲建交国实施100%税目产品零关税举措
工作日的一个午后,在北京市朝阳区的一家咖啡馆里,几名顾客正悠然地享用着咖啡。吧台上,摆着几个盛着咖啡豆的玻璃罐,凑近一闻,香气扑鼻。
“我们的豆子大多来自卢旺达,起初是我去旅游时无意淘来的。”店主张雪说,卢旺达部分地区海拔较高,昼夜温差较大。这些在特殊气候和土壤中生长起来的咖啡豆,颗粒饱满,带有鲜明的果香、花香,有的还伴有焦糖、巧克力的甜香。“以前,进口咖啡豆的客户群体比较小,大家虽然愿意尝试,但价格相对高。这几年,中国和非洲合作越来越密切,商品关税不断调整,降低了产品成本的同时也让更多咖啡爱好者尝到来自卢旺达的豆子,当地种植户的收入也明显增加了。”
变化不仅发生在这一罐罐咖啡豆中。近几年,国内不少城市的超市货架上,摆上了更多种类的非洲产品:卢旺达的辣椒酱,塞内加尔的金枪鱼,肯尼亚的牛油果,贝宁的菠萝……这都是中国对非关税调整的显著成果。
近年来,中国持续面向非洲国家扩大市场开放水平,推动非洲优质产品对华出口。2024年12月1日起,中国给予包括33个非洲国家在内的所有同中国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100%税目产品零关税待遇,成为实施这一举措的首个发展中大国和世界主要经济体。
“零关税政策大幅降低了非洲产品进入中国市场的壁垒,为非洲出口规模扩大、品类多元化创造了条件。”北京大学非洲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王进杰告诉本报记者。去年,中非贸易额达到2956亿美元,连续第4年创历史新高。中国连续16年保持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零关税政策自启动至今年3月,中国自非洲最不发达国家进口额达214.2亿美元,同比增长15.2%。仅看咖啡这一品类,今年一季度,中国自非洲咖啡进口同比增长就达到了70.4%,可可豆进口同比增长56.8%。
近日,中方正式宣布,扩围零关税政策覆盖面。中方愿通过商签共同发展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落实对53个非洲建交国实施100%税目产品零关税举措。
“零关税范围拓宽至53个非洲国家,就是要进一步支持非洲国家扩大对中国出口,增强经贸合作能力,为深化中非经贸合作创造制度化保障。”王进杰说,这些税目产品包括但不限于非洲出口中国的石油及矿产,如铜矿、铝土矿;农林产品,如咖啡、可可、棉花、水果和坚果;初级加工品,如橡胶、木材板材;化工品,如肥料、橡胶制品,以及其他消费和工业商品。“这些非洲商品进入中国市场时,将在所有类别享受完全免税待遇。”
从局部试点走向全面深化
——向非洲国家提供市场准入机遇,有望为不同资源禀赋国家提供差异化发展机会
业内人士分析,零关税政策范围扩展至53个非洲建交国,标志着中非经贸合作从局部试点走向全面深化。
“这一‘扩员’举措,打破了以往针对特定国家或产品有限开放的模式,更好实现对非洲伙伴的平等互惠。”王进杰告诉记者,传统的自贸框架通常依赖互惠谈判和分门别类的豁免清单,总体有利于合作伙伴,但也较难同时满足所有发展中国家的诉求。“中国零关税政策扩围,以单边扩大开放的方式,为所有非洲伙伴提供同等的市场准入待遇,并配套简化海关手续、优化通关流程等便利化举措。这种制度创新有效回应了非洲国家关于平等参与全球贸易体系的期待。”
今年,“非洲输华食品准入预评估制度”获海关总署备案,在湖南自贸试验区施行。这项举措,针对自贸试验区内企业有进口意向、但未获中国准入的非洲国家食品提前进行风险评估。这有望进一步缩减非洲农食产品进入中国时间,畅通其“绿色通道”。作为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湖南还在尼日利亚、科特迪瓦、坦桑尼亚等12个非洲国家的节点城市和港口布局相关基础设施,以源头直采的方式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度。
“我们将积极服务湖南自贸试验区企业进口需求,推动湖南打造非洲进口咖啡、坚果、肉类等非资源型产品产业链。”长沙海关有关负责人表示。
利好远不止农食产品范畴。非洲各国在地理环境、资源禀赋、经济结构等方面各有不同。比如,肯尼亚是非洲重要的鲜花出口国,其玫瑰等花卉在国际市场备受青睐;坦桑尼亚的腰果、剑麻等农产品产量可观;南非作为非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工业体系相对完善,矿业、农业等发展相对成熟……零关税政策扩围,或将对非洲不同类型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差异化影响。
“零关税政策落地后,将在更大范围内增加非洲对中国的矿产、能源和农产品出口。”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教授张传红分析,无论是资源型、农业型还是工业基础较薄弱的非洲国家,都可以利用零关税政策提升对华出口,进一步发展自身产业链价值链,促进当地经济加快发展。“尤其在一些非洲的能源大国,如尼日利亚、莫桑比克、塞内加尔等,都制定了能源商业化战略。随着零关税政策实施,这些国家将获得更多出口收益,为其经济多元化和产业升级奠定基础。”
为非洲国家提供更多机遇
——鼓励更多非洲商品输入中国,吸引中国企业加大对非投资、推动产业链合作
如今,中国还在积极促进非洲当地价值链延展建设,更好赋能非洲发展。
“我们做的是家族生意。早些年,我父亲管理公司时主要在坦桑尼亚国内做小生意,我接手的这些年,出口的单子慢慢多了起来。现在中国是坦桑尼亚最大贸易伙伴,我们在上海、北京、广州都有客户。”吉腾·瓦伊萨是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市一家水产品公司的负责人,他告诉记者,接手家里的生意后自己顺应市场需求,新开了一家加工厂。从原先仅售卖鱼类产品,到现在生产各类加工食品,其中不少商品卖到中国去。如今,公司生意蒸蒸日上,还带动解决了当地不少人的就业。
这样的故事,正在非洲大陆上频繁上演。
商务部部长助理唐文弘介绍,中国企业加大对非洲各类经贸园区的建设和投资,推动中非产业链合作,为当地税收、就业、出口创汇作出重要贡献。在埃及,中国企业建设的苏伊士经贸合作区,形成纺织、玻璃、建材、家电等产业集群,成为助力非洲工业化的一个成功案例。在坦桑尼亚,中国企业建设的东非商贸物流产业园,已吸引430多家中小企业入驻,待全面投入运营后,预计将为当地创造超过2万个就业岗位。在赞比亚,中国企业建设的赞中经贸合作区正在打造铜矿开采、冶炼、加工全产业链,助力非洲提升矿产品附加值。
“商务部将会同相关部门,按照平等协商、互利共赢原则,推动与非洲国家商签共同发展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工作。”商务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中方将充分考虑非洲国家实际情况和具体诉求,以灵活务实方式就更便利的贸易、更具包容性的增长、更有韧性的供应链、更现代的发展领域等模块开展磋商,尽早达成符合世贸组织规则、符合双方利益诉求的协定,最终实现100%税目产品零关税,以中国超大规模市场和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成就,为非洲国家提供更多机遇。
“推出对非零关税政策,鼓励更多非洲商品输入中国,同样会促进中国产业跃升。”王进杰认为。比如,埃塞俄比亚咖啡豆进入中国市场带来价格竞争压力,倒逼云南咖啡企业采用先进技术、改良工艺,精品率、深加工率不断提升。尼日利亚腰果出口中国的同时,中方企业也在该国投资建设自动化去壳厂,降低了当地加工成本并创造就业机会,也带动了中国食品机械出口增长。“在合作与竞争中,中非已然孕育了更高层次的互补融合”。
在王进杰看来,中国企业可以通过在非洲设立加工基地、采购中心,推进投资与贸易布局联动。同时,积极参与非洲国家建设出口型基础设施与物流体系,强化港口、园区与数字贸易枢纽的建设。这既能增强中国资本的全球配置能力,也有助于非洲国家吸引更多附加值产业进入本地,形成稳定就业与税收来源,从商品出口升级为产业协作。面向非洲国家,中国企业还可通过技能培训合作、高校联合学位项目、研究人员交流机制等方式,培养一批“懂中非、懂技术、懂贸易”的复合型人才,从而在全球贸易升级新格局中实现南南人才合作的制度嵌入。(2025-08-05)
2、美上调关税,巴西民众经济悲观度达新冠疫情高峰期后最高 来源:巴西南美侨报
巴西调研机构Datafolha最新发布的民调显示,在美国宣布对输美巴西商品加征高额关税后,巴西民众对国家经济前景越发悲观。其中,认为未来几个月巴西经济形势将恶化的受访者比例,达到了自新冠疫情高峰期以来的最高水平。
巴西《圣保罗页报》8月4日报道,此次调查于7月29日至30日进行,共采访了130个城市的2004名16岁以上人士。就在7月30日当天,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法令,正式对来自巴西的进口产品征收50%的关税。该法令将自8月6日起生效,尽管部分商品将不受关税上调的影响,但肉类、咖啡和水产等不在豁免之列。
相较于上一期民调(6月中旬发布),此次调查中认为巴西经济将恶化的受访者比例从33%上升至45%。这是Datafolha自2019年开始这一系列调查以来的第二高纪录,仅次于2021年3月新冠疫情高峰期的65%。同时,这一比例也远高于2023年12月的22%,后者是卢拉总统第三个任期以来的最佳表现。
Datafolha指出,今年7月,28%的受访者认为巴西国内经济形势将有所改善,低于6月份的32%。此外,认为经济将维持现状的民众占比从31%下降到22%。
民调还显示,在自述了解此次美国上调关税事件的受访者中,有50%对国家经济发展前景表示悲观;而在自称不了解此事的人群中,仅有25%认为经济会恶化。不过,Datafolha指出,目前仅有18%的巴西人对此次关税风波一无所知。
此外,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升,巴西人的悲观情绪也呈上升趋势:在仅受过基础教育的人群中,34%认为经济将恶化;受过中等教育者为49%;而拥有高等教育学历的群体中,这一比例达到54%。同时,在月收入不超过2倍最低工资的受访者中,38%预计经济会恶化;而在收入超过10倍最低工资的人群中,这一数字高达58%。
据悉,特朗普本轮针对数十个贸易伙伴发布的关税上调政策中,巴西面临的税率最高。特朗普的主张之一是要求巴西联邦最高法院(STF)停止对前总统博索纳罗涉政变一案的审判。而此次民调显示,自称支持博索纳罗的受访者中,71%对巴西经济前景持悲观态度。此外,89%的受访者认为特朗普上调关税将损害巴西经济,77%相信这会对他们的个人经济状况产生负面影响。(2025-08-05)
3、美国预计加征港口费!否则禁止靠港、卸货! 来源:搜航网
美国宣布将对中国船只加征港口费一事件有了新进展。
据《劳氏日报》援引消息人士的话报道,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CBP)被指定为执行和征收新港口费的代理机构,其将设立新的Pay.gov缴费平台供船东和运营商完成费用支付。
据消息人士预计,自2025年10月14日起,对未按规定缴纳者,将被禁止靠港、卸货及获得港口通关许可。
消息人士称,Pay.gov缴费平台将方便自动清算所直接从银行账户扣款,避免现金或其他实物支付。该表格将包含船舶识别、抵达港口、预计抵达日期以及付款人信息和汇款项目等数据字段。
早在今年4月,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公布了对中国建造船只征收港口费的具体细节。
根据公布的规则,凡为中国船东所有或由中国船舶经营人运营的船舶,港口费将按每净吨50美元起征,至2028年4月逐步升至140美元。
对于非中国籍经营人但使用中国建造船舶的运营方,收费相对较低,每净吨18美元起,或按每个集装箱120美元起,两者择高计算,未来将分别上调至33美元和250美元。
世界航运理事会(WSC)认为,其合法性存疑,并警告称,这项措施对支撑美国经济运转的大型船舶影响尤为严重。
有消息人士称,这些披露的细节仍有可能进一步变化,但表明美国正在努力推进港口费计划的实施。
不过,也有市场人士认为港口费存在推迟的可能性,或将作为仍在谈判的中美贸易协议的一部分被搁置。(2025-08-06)
4、集装箱事故要闻 来源:海运网
7月28日,一艘悬挂利比里亚船旗的大型集装箱船“STRATFORD”轮,在我国南沙永暑礁西北约190海里海域航行时突发火情,船上4个集装箱起火,火势蔓延迅速,船上25名外籍船员的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事发时该船正从中国驶往印度的途中,涉及多家知名船公司共舱,曾挂靠国内多个港口。
遭遇火灾事故船舶“STRATFORD”轮(IMO9305491)长334米、船宽42.8米,运力为8500TEU。根据大船期数据,事发时该轮正从中国驶往印度,服务于中国至印度的China India Express(CIX3)航线,执行138W航次,涉及达飞、中远海、东方海外OOCL、ZIM、PIL、CNC、GSL等多家知名船公司共舱。
据船讯网信息,该轮近期曾挂靠天津新港、大连、上海、厦门、香港、妈湾等多个中国主要港口,目的港包括斯里兰卡的科伦坡港(Colombo)及印度的那瓦希瓦(Nhava Sheva)、皮帕瓦沃(Pipava)等港口,原计划下一站将于8月17日抵达新加坡。
7月29日,南海救助局调派“南海救116”轮紧急驰援现场,直至8月1日晚明火被彻底扑灭,25名外籍船员全部安全获救。目前,“南海救116”轮仍在现场值守,以确保船舶后续航行安全。资料显示,此次遭遇事故的“STRATFORD”轮(IMO9305491)所属船东公司为Oltmann D GmbH & Co KG。在此提醒,如有货载在该集装箱船的货代货主企业,请及时跟进船公司通知,做好应对准备,及时了解事故可能导致的潜在货损情况,并密切关注后续船期延误状况。(2025-08-06)
5、因严重内乱,厄瓜多尔总统宣布4省进入紧急状态60天 来源:环球网
厄瓜多尔总统诺沃亚当地时间8月6日签署法令,宣布由于严重的内部动乱,该国埃尔奥罗省、瓜亚斯省、洛斯里奥斯省和马纳比省进入紧急状态60天,即日生效。
法令规定,暂停埃尔奥罗省、瓜亚斯省、洛斯里奥斯省和马纳比省的住宅和通信不可侵犯权。国防部、内政部、国家警察和武装部队负责与所有相关实体和机构协调执行此行政命令。此行政令同时通知厄瓜多尔国民议会、宪法法院、联合国组织和美洲国家组织。
2024年年初以来,厄瓜多尔多地恶性犯罪高发,帮派暴力升级,政府签署“国内武装冲突”政令并实施紧急状态,以打击盘踞在各地的有组织犯罪团伙。今年1月3日,厄政府宣布基多、瓜亚斯省、洛斯里奥斯省等7省3市进入60天紧急状态。此后又在4月12日延长60天。厄内政部数据显示,今年2月厄全国共发生736起凶杀案,与去年同期的387起相比增加90.18%。(2025-08-07 )
6、美关税大棒下印尼虾业受重创:出口总量恐暴跌30% 来源:环球网
美国对印度尼西亚输美商品征收19%的关税,7日生效。印尼虾农协会主席警告,作为全球主要的虾类产品出口国,关税或导致今年出口总量暴跌30%,百万从业者面临关税威胁。
在印度尼西亚爪哇岛西南端的大片虾养殖场,虾农莱昂纳多原本打算今年扩建约100个新虾池,但当美国4月发出关税威胁后,美国的订单迅速减少,他不得不重新考虑这一计划。莱昂纳多表示,关税给虾农的生意带来巨大损失。
虾农 丹尼·莱昂纳多:最大的影响是在发展机会上,现在我们的发展机会因关税严重受阻,所以,在美国对印尼出口施压的情况下,大家都在积极寻找多元化的新机会,以减少对美国市场的依赖程度。这个关税不仅是向我们征收,也是在向美国民众征收,因此,他们的购买力会下降。结果就是美国市场的需求量必然下降。
美国是印尼虾类产品的最大出口市场,面对19%的高额关税,印尼虾农对未来的发展感到担忧。
虾农 丹尼·莱昂纳多:生存不是问题,这一点上我还是乐观的,总会有需求和供应,但贸易增长才是大问题,我对此并不乐观。除非印尼政府采取行动,加强与国内行业协作,扩大国际贸易合作,制定有效的发展计划,否则,我们的发展将受到阻碍。(2025-08-08)
7、外媒评中国外贸7月“成绩单”:出口增长“超预期” 来源:环球网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海关总署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前7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5.7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5%。其中,出口15.31万亿元,同比增长7.3%。此外,7月当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3.91万亿元,同比增长6.7%,增速比6月加快1.5个百分点,创今年以来新高。
“中国7月出口激增超预期。”诸多外媒如此评价中国外贸7月的“成绩单”。据路透社6日报道,中国前7月出口同比增长7.3%的数据,超过该媒体此前预测的5.4%,而中国7月进口1.6万亿元,同比增长4.8%,也超出国际经济学家的预期。美国《华尔街日报》评论称,外贸持续增长有助于促进中国经济增长,今年上半年,中国GDP同比增长 5.3%,其中出口是重要推动力。
“中国外贸进出口持续增长,亚非地区在其中扮演关键角色。”古巴拉丁美洲通讯社7日报道称,在今年前7个月中,中国对东盟、欧盟、非洲、中亚进出口同比分别增长9.4%、3.9%、17.2%、16.3%。
保银投资总裁兼首席经济学家张智威告诉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今年以来,中国出口对经济的支撑“强劲”。但他也担忧,中美关税“暂缓期”即将于本月12日到期,企业提前发货的势头可能随之减弱。CNBC分析称,中国正在寻求开拓美国以外的出口市场。数据显示,7月中国对美出口同比下降 21.67%,同期对东盟出口增长 16.6%。(2025-08-08)
8、最新!马士基、达飞运价调整!涉及远东多条航线! 来源:搜航网
马士基将上调远东地区至澳大利亚、巴布亚新几内亚、所罗门群岛、新西兰及斐济群岛航线的旺季附加费。
本次调价适用于所有20Dry、40Dry及45HDry,2025年8月25日生效。
另外,马士基还将将调整远东地区至地中海航线的旺季附加费(PSS),生效日期为2025年8月11日。
远东地区包含:文莱、中国、中国香港、印度尼西亚、日本、柬埔寨、蒙古、韩国、老挝、缅甸、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中国台湾、泰国、越南。
此旺季附加费适用于所有集装箱类型。
此外,达飞近日也宣布将征收低水位附加费。
收费标准:950美元/TEU
起征日期:9月1日
适用范围:所有巴西马瑙斯港进出口货物
适用箱型:所有集装箱类型。
(2025-08-08)
动物疫情
1. 巴西发生3起野禽H5N1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
7月29日,巴西通报米纳斯吉拉斯州等3地发生3起野禽H5N1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55只野禽和散养家禽感染,43只死亡,101只被扑杀。
2、美国发生4起奶牛H5N1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
8月1日,美国通报加利福尼亚州、亚利桑那州等2地发生4起奶牛H5N1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多头奶牛感染。
1、保加利亚发生7起羊痘疫情
7月28、29日,保加利亚通报普罗夫迪夫州发生7起羊痘疫情,96只绵羊和山羊感染。
2、法国发生14起结节性皮肤病疫情
7月29、31日,法国通报奥弗涅-罗讷-阿尔卑斯大区上萨瓦省等2地发生14起结节性皮肤病疫情,17头牛感染,226头被扑杀。
3、保加利亚发生1起8型蓝舌病疫情
8月1日,保加利亚通报丘斯滕迪尔州发生1起8型蓝舌病疫情,2只绵羊感染。

